首页
资讯信息
会员风采
无障大学
无障活动
无障智库
无障商城
加入会员
互动交流
关于我们
在《过程、系统与影响力,用设计介入社会》一文中,作者海勒提出了社会设计的几个核心原则。SSIR中文版特邀江南大学设计学院DESIS Lab主任巩淼森为此文撰写点评。作者立足中国语境和视角,从社会问题、设计原则,解决策略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社会设计是一个过程。它从里到外,而不是从上到下。它以真实需求为起点,而不是以办公室决策为基础。它以系统化的视角、系统性地工作,而不是聚焦局部,修修补补。它以共创协作为内核,而不是以专家为风向标。它强调通过原型测试与反馈循环来规避风险,而不是对战略计划亦步亦趋。它强调搭建与强化关系,而不是创造物品或互动。它寻找未曾显露的需求,而不是创造欲望。它为成功创造条件,而不是依赖某种神丹妙药式的方案。它评估“人”在其中的能力潜力变化,而不仅局限于数字与交易。
包容性设计(Inclusive Design)这一理念始于社会对于残障人士和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密切关注,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2005年,英国首先推出了“包容性设计”标准1 。此后,不同的协会、机构和研究人员都分别对这一概念做出过定义和阐释,总体而言,包容性设计这一理念是倡导在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中减少对用户的“设计排斥”,让它能够服务于更多的人和更复杂的环境。
本文将慢行系统与儿童友好相连接,从幼儿的“替代性视角”探讨城市如何提供更好的儿童友好型空间及服务。由伯纳德·范·里尔基金会(Bernard van Leer Foundation)推动的城市95(Urban95)计划从儿童成长健康的角度出发,讨论如何“鼓励和落实更多城市内儿童友好的可步行规划”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外地打拼,如何照顾远在家乡的父母成为子女们头疼的一大难题。因为老人跌倒拥有较高的发生率和致残率,老人跌倒常被人称为“最后一跤”,出门在外的子女最不放心的就是老人磕了碰了。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人们生活中遇到障碍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尽快完善构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能够自由出行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社区无障碍基础。
我们正处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各种智能化服务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我国老龄化人口的数量又有快速的增长,基数庞大的年长者面临“数字鸿沟”的问题日益凸显,怎样降低老人的互联网接触门槛、帮助他们融入科技生活是我们在设计中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方向。本文章通过电子健康码项目中的适老化设计,讲述了在政务行业中我们是如何帮助互联网时代的老年人消除数字鸿沟,让互联网产品更好地“适老”,不让老人“掉队”的。
国务院办公厅在去年11月份印发了 《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发改委、卫健委、工业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部委联合出动,在国内数字化服务行业掀起了一阵波澜,这也让我们对正在探索的手机银行方案进行重新的审视。
本文围绕坐便器之取纸器的无障碍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与研究。取纸器的安装位置与形式决定了其易操作性及可识别性,尤其对于视觉障碍者、行动障碍者或老年人等特殊群体。
对于障碍人群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转换姿势、移动身体或行走等看似寻常的动作,于他们而言都会更加吃力,甚至伴随跌倒或扭伤的危险,扶手可减轻身体负担,并提供相应的支撑与辅助。因此在服务于该类人群的空间或设施中,扶手的设置至关重要。
无障碍设计的提出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减少了人群之间的差异,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目前,我国老龄化形式迅猛,对老年人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文章从此入手,引申出通用设计的概念,为老年人设计乃至整个设计过程提供更多的设计方法和空间。
为所有人设计(Design for all)和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具有相同的字面含义。这两个理念源自于建成环境设计和网站设计——
官方小程序
官方APP
官方公众号